猪肉出厂要过18关 激光打码全程可追溯

  昨日从市商务委获悉,今年1月18日,本市开始推广可追溯“放心肉”工程,实现了消费者随时查询。仅今年1月18日至2月底,列入“放心肉”工程的试点屠宰企业共屠宰生猪70万头。

  在北京市第五肉联厂的监控室,6个监控画面组成的大屏幕正滚动播放着整个厂区30个监控点的监控画面,从生猪进厂到肉品出厂的所有环节都处于实时监控之下。工作人员介绍,监控录像保存一个月,有问题能随时调出查看,“每批生猪一进厂就处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几点进厂,车牌号是多少,什么时候上的屠宰线,被哪家零售商或是批发商拉走,都有详细记录可查”。

  除全程监控外,“放心肉”出厂前还要经过18道“关卡”。第一关是查“三证”:产地检疫合格证、非疫区证明和运输车辆消毒证,证件不全的生猪根本下不了车。下车后,工作人员要按照10%的抽查比例对“瘦肉精”进行检测,“只要发现一头猪的瘦肉精检测呈阳性,该批次的所有生猪都不能进待宰圈。”厂长冯豪益告诉记者,对瘦肉精,屠宰场是“零容忍”。

  通过瘦肉精检测的生猪进圈待宰,还要经过12小时至24小时的静养,在这一过程中生病或是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残疾的猪将被剔除。此后这些生猪还要经过头部检疫、体表检疫、内脏检疫等15道检验检疫关卡。“全过程由3名兽医24小时监督,厂里自己还有35名专业检疫检验人员,全部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冯豪益告诉记者,这15道检测环节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出厂。

  除了18道安全关卡,“放心肉”工程的最大亮点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激光灼刻”打码技术,让每一片猪肉都实现了全程可追溯。

  冯豪益告诉记者,在屠宰流水线上,每一头生猪在宰杀后都会得到一个16位追溯编码,含有生猪的产地、检疫证明、进厂日期、重量等信息,这些都将实时传输到信息库中并与生猪的唯一编码相对应,一猪一码、物码合一。

  可追溯放心肉还用“激光灼刻”技术取代传统的蓝章。在第五肉联厂的激光灼刻区,已经经过屠宰处理的猪肉需要逐个经过激光灼刻,随着“嘀”的一声,3秒左右,一片猪肉的上中下3个区域就灼刻上了3个16位的激光追溯码。工作人员指着其中一片激光码显示为“3”的猪肉告诉记者,打头的11362是生猪的屠宰厂代号,1484003是进厂批次码,0063则是这一头生猪在该批次中的代号。“虽然步骤上看似复杂了,但解放了人力,节省了染料,成本反而降低了。”冯豪益告诉记者,用激光灼刻技术非但没有增加企业负担,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激光打码的防伪性比传统的蓝章强的多,经过此类处理的猪皮也很干净,可利用价值更高。

  目前,本市可追溯“放心肉”工程的屠宰技术监管平台已经进入全市12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实现了对12家企业生猪屠宰全过程的远程实时监控;鹏程食品、北京第五肉联厂、北京二商大红门食品有限公司,3家全市最大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也都已经完成了肉品流通追溯平台的建设;八里桥批发市场、大洋路批发市场、锦绣大地肉类批发市场以及超市发、家乐福2家超市在京的63家门店也已经纳入了全程信息追溯链。

  同时,可追溯的“放心肉”从出厂到餐桌的时间流程上已经基本压缩到了24小时,基本实现凌晨屠宰、傍晚出厂并运抵超市门店和批发市场,隔夜后第二天出售。

  今年,市商务委将进一步加大对可追溯“放心肉”系统的支持力度,扩大试点屠宰厂和试点销售企业的范围,未来三年内,可追溯“放心肉”系统将基本覆盖本市的社区菜市场,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每时每刻通过追溯系统查询。

相关新闻